老城區如何升級轉型引熱議
  南方日報訊 (記者/曾妮)老城區有沒有空心化隱憂?5月8日,南方日報策劃的“廣州大城故事”系列報道,推出了第二篇《老城區,騎樓下的守望與重生》。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。不少讀者通過微博、微信留言,圍繞老城區空心化問題展開討論。
  正方老城區空心化問題確實存在
  廣州市公務員薛先生說,昨天他看了本報報道《老城區,騎樓下的守望與重生》深有感觸。薛先生說:“我去北京路的時候發現,那些房子很小,陰暗、潮濕。老城區的衰落、新城區的興起,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。現在老城區還有比較好的教育資源,要是老城區的教育不好,估計在那裡住的人更少了。”
  薛先生說,文章中寫到,北京路旁老房子4萬一平米,但是有價無市,住在裡面的老人搬走的搬走、去世的去世。他覺得老城區有點像現在的農村,多為老人家守住屋子,其實平時沒多少人住。但說到老城區的重生,文章也難以給出明確的對策建議。
  “說到底,還是人的問題。人多則興,人少則衰,人無則亡。”薛先生認為,要使老城區“重生”,關鍵還是靠“人”,靠吸引有活力、有購買力的新居民。
  讀者黃先生說,現在老城區“空心化”最明顯的就是騎樓街。這些房子大多數是解放前的“私房”,經過戰亂和文革變成了無主房屋,只得由政府代管。政府想改造,但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推進整體改造。如果政府能明確“私房”產權,把老房子拍賣出去,新業主就有動力對老房屋進行改造,政府只要嚴格規定歷史建築的改造限制就行。
  針對讀者黃先生的建議,記者做了進一步瞭解。廣州目前尚有至少2709套“文革”時期的“代管房”找不到業主或無法進行產權分割。“文革”期間,絕大部分私房業主不敢收租管業,租賃關係混亂,房屋失修嚴重。於是,1969年9月,當時廣州市革命委員會決定由房管部門接管私有出租房,代收租,代修繕。後來由於無政府主義思潮的泛濫,出現了擠占私房住房的現象。“文革”結束後,廣州市花了很大力氣退回擠占房,但仍有2700多套無人認領或業主已逝、沒有明確代理人,於是廣州市政府把這些房屋全部轉入代管或內部托管。“代管房”產權不明,是舊城改造難以推進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  反方老城區房價越來越高想擠擠不進
  “老城區如果真的‘空心化’,為什麼房價不降呢?”市民鄭先生在看了本報的報道後發出這樣的疑問。鄭先生說,他2009年買房時,五羊新城一帶的二手房房價與番禺區新房差不多,都是8000多一平米,五年過去,五羊新城的舊房已經2.5萬一平米,房價是番禺的兩倍。鄭先生的小孩即將面臨讀書問題,他想搬回老城區住,只是承擔不起老城區的高房價。鄭先生說:“搬出老城區,主要是因為房價太高買不起,不是因為房子舊。”
  鄭先生說,老城區畢竟集中了很多優質教育資源、醫療資源,要上學和要養老的人都喜歡住在老城區,這才是真正的“剛需”,短期內是難以轉變的,因此老城區“空心化”的問題應該說總體上不存在或者不明顯。
  讀者陳先生說,他住在老東山一帶,給他的感覺是近年來老城區人口密度越來越大。“舊房子拆了,馬上蓋上容積率更高、密度更大的新房,人口越來越多,以前不怎麼堵車的地方,現在都堵車了,路邊的停車位現在也靠搶,怎麼空心化了呢?”
  調查越秀13街道人口比重下降,多為歷史街區
  記者查詢越秀區、荔灣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發現,2010年相比2000年,越秀區、荔灣區在絕對人口數量上都有增長,但增幅明顯低於全市平均水平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,荔灣區十年共增加6.52萬人,增長7.82%;年平均增加6520人,年均增長率為0.76%。越秀區十年共增加常住人口11萬人,增長10.52%,年平均增長率為1.01%。越秀、荔灣作為廣州市的老城區,十年中人口增長均快於全國年平均增長水平0.57%、低於全省年平均增長水平1.90%、明顯低於全市2.48%的年平均增長水平。
  記者還發現,普查結果還顯示,越秀區22條街道中,有13條街道人口比重比十年前有所下降,如果把這13條街道的地圖與越秀區歷史文化街區地圖、專業市場地圖重疊,會發現其中有很多重合之處。說明老城區有些街道確實出現了“局部空心化”趨勢。
  ■越秀區人口比重下降街道數據統計
  常住人口數
  (單位:人)
  2000年2010年
  街道比重(%)全區合計1157666100.00100.00廣衛街道339843.082.94北京街道191512.571.65六榕街道411203.803.55流花街道172531.821.49光塔街道327343.122.83詩書街道353943.733.06大新街道402854.273.48人民街道289893.282.50東山街道742996.706.42農林街道501524.384.33華樂街道471264.744.07大塘街道461244.023.98珠光街道563295.504.87
  ■圖中所標示的越秀區專業市場
  所在地專業市場
  ◎一德路海鮮乾貨
  ◎大德路五金配件
  ◎天成路印刷紙業
  ◎大新路工藝、珠寶玉器
  ◎人民中路眼鏡
  ◎海珠中路五金工業材料
  ◎光塔路電子機電
  ◎朝天路電子機電
  ◎米市路電子機電
  ◎六榕路電子
  ◎惠福西路電子、五金
  ◎解放中路電子零配件
  ◎解放南路精品
  ■網友聲音
  網友“宇下者言”:南方日報團隊寫的這篇文章、整理的數據,很接地氣,很有底氣,值得決策者們正視和反思。
  @小兔子_Sophia:系列報道故事講得更有溫度,更真實可感。
  @Platonshooter:敗就敗在管理跟不上。
  @考股人:專業市場們日子過得還好嗎?
  @弓長小子來不及學壞_And-Lo_Z:希望能更好,最喜歡老城區那點老的味道了。
  @樂國星:老不老,不是用新不新來作為對立面標準。老了,少了喧嘩,多了韻味,足矣。黃少宏整理
  ■專家說法
  高端公共服務
  不應聚集老城區
  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認為,如果不帶感情的話,說廣州老城空心化是符合現實的,“但是大部分人談起老城區空心化,總是帶著惋惜沒落的感覺”。
  丁力認為,就是因為這種複雜的情緒,又使得老城區在被勉強加以不再屬於它的使命。丁力這樣解釋,老城區曾經居住著城市的高端人群,隨著老城區不斷衰落,這些人群總是要千方百計想把老城區的歷史腳步保留住,要賦予它更多的使命。
  “其實老城區有自己的歷史使命,老城區要承認局限性,比如城市功能規劃沒有新城區好。但是,現在老城區還在承擔城市過多的公共服務,而且政府在規劃中也會不自覺地把高端化產品規劃給老城區,其實這樣反而會讓老城區負上更加沉重的擔子,老城區樓價居高不下便是一個例證。”丁力認為,老城區是否能夠重生不是由政府決定的,必須由市場主導政府引導。
  丁力認為,要讓老城區煥發活力的同時,政府應該更加關註老城區中的弱勢群體,幫助其跟上時代,而不是一味地更新改造老城區產業,註入新鮮血液。
  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說,廣州老城區空心化的隱患是存在的,但是老城區也有其價值所在,這裡資源豐富、寸土寸金。未來老城區發展在於搬遷或者三舊改造。
  “但是,對老城區的規劃要以保留歷史為前提,不能一味將老城區功能變成房地產,這對城市發展是短視行為,政府不能打著關心老百姓的旗號把老城區的地賣給開發商。”鄭梓楨認為,政府要理順老城區空心化的話,必須規劃先行,將老城區的發展與廣州整座城市的發展聯繫起來。  (原標題:多個歷史文化街區人口比重下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pobku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